近年来,**风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在时装、影视、音乐等领域愈发走俏。
而在摄影界,国风摄影也在年轻群体中备受欢迎,成为了各大杂志、大片的吸睛宠儿。
其实,国风摄影还有一个学术身份——画意摄影。
作为古早摄影艺术流派,画意摄影在摄影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小印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01 -
国风摄影,高级还是low爆?
“国潮”近两年越炒越热,而在摄影圈,国风系列摄影也已经成功掀起一层热浪。
你身边也一定有小伙伴拍过这类的照片吧?
国风摄影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汉服摄影。
各种包含戏曲元素的摄影作品也颇受欢迎。
还有一些混搭风,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中式元素与西式元素结合的摄影作品。
国风摄影不仅拥有传统元素所营造的“意境美”,而且每个人物的个性与气质都能得到更加诗意的表达。
因此,它越来越受年轻群体的追捧。
张家诚摄
很多人直呼高级,但有一些人又说国风摄影low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主要是随着摄影愈发趋向于商业化,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
不同影楼的摄影主题近乎相同,采取的妆容、服饰、动作、道具等都大同小异。
且有些系列影片为了追求视觉刺激,整体风格偏“艳俗”,有“青楼花魁”的既视感。
“露肩、露腿、大红袍”是三要素,飞扬跋扈的眼线和假睫毛搭配眉心红点造型,被吐槽为“怡红选美大赛统一妆容”。
这种“简单粗暴”的盈利方式也使得国风摄影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此外,另一被吐槽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作品走向了“写意”的极端。
整体的氛围确实是足够迷离,就是有点看不清人。
如何兼顾“写实”与“写意”?
如何平衡“量产”与“创新”?
这是如今国风摄影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 02 -
国风摄影vs画意摄影
其实,这些国风摄影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画意摄影”。
所谓“画意摄影”,是指具有绘画般的效果和意境的摄影方式,它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唯美的画面语言和美好的设计内涵传递了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艰难人生》 oscar gustave rejlander摄
摄影家们借鉴传统绘画中的构图、色彩运用、散点透视法,来表现和**传统绘画一样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比如陈复礼拍于上海大观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陈复礼摄
画意摄影与商业人像摄影的结合是当代画意摄影艺术的一大创新之举。
孙郡开创了工笔画风格的商业人像摄影。
他将**特色元素及妆容应用在人物身上,营造出具有意境的故事情节,再将照片黑白化,仿照国画的写意和工笔技巧,按照照片原本的色彩一笔一笔的进行上色,层层渲染。
张家诚 摄
比如他为孙俪邓超一家拍摄的全家福。
《全家福》 孙郡 摄
还有还原古籍的《茶经》。
《茶经》孙郡 摄
其实,画意摄影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从摄影技法上看,由于最初的画意摄影作品追求“似画”,导致许多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与绘画差别不大。
由于过分追求“似画”,西方画意摄影有过一个严重依赖绘画的阶段。
《弥留》henry peach robinson摄
比如早期画意摄影的代表作,雷兰德的《人生的两条道路》。
《人生的两条道路》 oscar gustave rejlander摄
这幅作品模仿了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
照片的构图、取材和风格,都与《雅典学院》极其相似。
《雅典学院》 拉斐尔绘
这一时期的摄影师主张全盘模范绘画:素材来源于宗教、历史、宫廷等题材,先选好绘画,再请模特摆拍,最后剪贴合成。
当时甚至还有一种言论称:“懒惰而没有天赋的画家们可以成为摄影师。”
jeune fille couchée robert demachy 摄
我国的画意摄影也有类似的问题。
摄影师通过模仿绘画来进行艺术表达,在此层面上,“相机”其实等同于“画笔”。
《鹿苑长春》 郎静山 摄
由于在**传统绘画体系中,“糊风写意”才更加符合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的审美。
为了追求与国风相似,本应该“写实”的摄影作品,也要通过后期的加工处理,以呈现出“写意”效果。
因此,“画意摄影”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摄影艺术向“现代摄影”和“纪实摄影”的转型。
《孤亭绝嶂》 郎静山摄
好啦,今天关于画意摄影的分享就到此为止啦。